为什么学校也需要自己的“LABUBU”?
返回
添加时间:2025-07-04
来源:锦连环
一个长着獠牙、眼神坏坏的小怪兽,
居然成了全球孩子最爱的“精神搭子”?
它不甜不萌,甚至有点“怪”,却让孩子觉得安全、被理解。
那么,它到底有什么魅力,让孩子们无法抗拒?
为什么LABUBU
能成为孩子的“精神伴侣”?
LABUBU不是玩具,而是一种精神投射:
它懒懒的、丧丧的、偶尔还带点小暴躁,但又柔软、勇敢、有点暖。
孩子在它身上看到的不是“榜样”,而是“我也可以这样”。
以前的吉祥物,大多是甜美型和讨好型,一成不变地迎合大众口味,塑造的是单一的“完美”形象。
但如今,校园文化IP正走向更多元化,不再是单一的“乖巧”角色,而是多重人格、多元发展的象征。
就像现在的潮玩文化,LABUBU的“反差萌”正好代表了这一趋势——它的怪异、叛逆正是孩子们内心的投射,它的“不完美”恰恰打破了“标准化优秀”的教育评价定式。

图片来源:泡泡玛特
学校也该有
自己的LABUBU
那么,学校能不能也拥有一个像LABUBU一样有“情绪共鸣”的校园IP?
答案是:当然可以。
学校的校园文化IP,不仅仅是一个吉祥物,它代表的是学校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价值。
孩子的成长不应该只是单一的“好宝宝养成记”,而是一段复杂的内心探索之旅。
如果有一个校园IP,刚好拥有成长中的小问题,孩子会觉得被理解,这种情感的共鸣是学校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正如Z世代的审美革命,他们不再崇拜“完美”,反而渴望看到那些有缺陷却真实的存在。
孩子反叛期萌芽,在“乖巧=正确”的教育环境下,LABUBU的“怪”为他们提供了无声反抗的途径,孩子能将自身情绪投射到LABUBU形象上,比如生气时对应“暴躁LABUBU”,害羞时对应“捂脸LABUBU”,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
校园文化IP?
学校也需要拥有自己的“LABUBU”。
一个可以陪伴、理解、表达、传播的校园文化IP。




报名我们的课程可获得积分,可以兑换名校文创,看看名校的落实细节和品质。
在崇尚真实与独特的时代,千篇一律的“完美”形象逐渐失去吸引力,真正的教育应当为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加冕。
赶快升级你的吉祥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