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为己所用?
返回
添加时间:2023-05-20
来源:锦连环

“一定要与时俱进,不学新技术,一定不会有出路。这次革命是彻底颠覆,它只会帮最能干、最有创意、最有专业知识、最会描述事情、最能融会贯通多个领域的人,甚至可以把他们的价值放大10倍,甚至100倍。”
——李开复谈ChatGPT
AI时代,有人欢喜有人忧。喜的是,新的工具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更具竞争力;忧的是,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之下,很多工作可以交给AI,自己会不会成为被取代的那一个。
无论喜忧,AI都是不可逆的时代趋势。我们要做的是面对它、了解它,让它为己所用。
在上期微信中,我们与AI进行了一些有趣的互动。这一期,我们基于ChatGPT和Midjourney的使用经验,来讲讲AI的一些特性以及相对应的行动策略。虽然都是AI,但ChatGPT是一款AI聊天工具,Midjourney则是AI绘画工具。
01
特色的初始数据
ChatGPT是一个采用了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训练的语言模型,依赖人为产生的初始数据才能产生新的数据。
比如,让ChatGPT给东莞市博立雅外国语学校构思一个儿童节活动宣传语。仅仅告诉它学校名称,得到的回答就很大众化、很通用。

将学校的文化理念信息加入,回答就会慢慢有了倾向性,用词更偏向“数学”的特点,体现出了学校的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慢慢“调教”,就能渐渐得出更有价值的回答。

初始数据对Midjourney也同样重要。Midjourney既可以单纯借助提示词生图,也可以通过提示词与图片结合的形式生成图片。我们想让它为北医附小生成一张带有剪纸特色的图片,仅仅使用提示词,生成的图片是纸,但不是剪纸。


当我们上传品牌的辅助图形以后,魔法发生了:生成的图在主色调上与北医附小的品牌色保持了一致,剪纸的趣味感也扑面而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教,细节更丰富。


行动策略
喂养AI使用的初始数据决定了反馈结果的品质。要想得到更有针对性、更有特色的回答,品牌初始数据的品质和特色至关重要。学校的文化特色和品牌气质,都是品牌特有的初始数据和不可替代的文化资产。
02
明晰的指令
与AI 聊天是一项技术活,更好的提问方式才能得到更高质量的回答。提问必须清晰而明确,要让AI理解。
对于Midjourney而言,模糊的指令就像是一个堆满积木的盒子,每次摇晃时都能组成新的样子。反之,详细且精准的指令就像是一张织有千丝万缕的大网,需要小心翼翼地梳理每条线索,才能把最终的目标顺利达成。
以上期微信的海淀区红英小学六一儿童节海报为例,如果只使用简单的提示词“国际六一儿童节”,会得到下图。看起来如何?这就像一只猫在键盘上走来走去,踩出无数个未知的结果。


但如果加上一些更具体的描述,让指令更加明晰,比如“拥有黑色头发的快乐的亚洲男孩女孩们,在热闹的集市里游行”,效果就好多了。


越是清晰明确的指令,就意味着越多的限制。再举个例子,我们希望为红英小学生成一张“阳光岛”的图片。输入一个“阳光岛”的提示词,Midjourney生成了一张风景图。


当我们对指令进行限制,增加“脸上洋溢着笑容的中国小男孩”、“节日氛围”、“暖色调”、“3d,c4d”等提示词,对具体的画面进行角色、色彩、氛围、风格等方面的限制时,生成的图片仿佛脱胎换骨般,充满了童趣和阳光感。


行动策略
“艺术创作往往是戴着镣铐跳舞”,这个比喻同样适用于与AI的沟通。我们可以在角色、年龄、风格等方面对AI进行限制,引导模型朝着期望输出,降低得到无关或不正确响应的可能性。
提示词是限制的艺术,而限制才能成就个性。如同品牌一样,通过对图形、色彩、风格等进行限定,才能保持独特而统一的品牌形象。
03
不确定的风险
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AI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吴军博士在其讲GPT的课程里说,根据信息论原理,“输入的信息量少、输出的信息量多,这中间的差异必须有办法给补回来,否则输出的内容里一定会充满不确定性”。
他还提到,硅谷几家大公司的研究发现:ChatGPT做小学算术应用题,甚至比它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如医学院的MCAT)成绩要差得多。原因就是,那些小学生的题它没见过,而MCAT考试是标准化的,有很多过去的考试题可以找到。
实际操作中,也会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些回答不靠谱的情况发生。比如下图,关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还显得智商在线,没被提问者故意设的圈套绕进去。但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就显得有点离谱了,不知道回答的依据是什么。

不确定的风险在Midjourney也同样存在。比如,用提示词下指令生成一张具有飞舞、欢快感的剪纸风格图片。尽管画面很绚丽,但与预想结果还是有差距:过于规整的画面没有表现出飞舞、欢快的感觉。好看,但不中用啊!


上图虽然好看但不中用,至少还可以欣赏一番。同样是围绕“剪纸”“飞舞”等提示词,下图就有点令人一言难尽了。


行动策略
AI虽然拥有强大的能力,但仍离不开人的引导。AI时代对人本身的素质、学养、理性、审美、创造等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比AI更有思辨力、更有审美力,才能辨别AI给出的信息准确与否、适用与否。
04
法律的边界
作为工具,AI可以学习任何领域的知识,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组织则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
比如,对于某些领域的问题,ChatGPT是拒绝回答的。在使用Midjourney时,我们也并不总是很清楚它正在使用谁的图片作为生成新图像的初始资料。
行动策略
使用其他人的版权图片,不仅没有特色,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在使用AI时,一定要注意规避法律风险,以免为品牌带来负面影响。最保险的方式是拥有自有版权的初始数据,比如,拥有自己独有的学校文化以及品牌视觉识别系统。

在这个人与AI共存的时代,唯有拥抱AI,让AI为己所用,才能在时代的潮头,激流勇进。同时,我们也应看到AI的局限性,不能过于依赖它。
无论工具有多先进,都应保持人的主体性、创造力、想象力和优秀的精神品质。正如《庄子·山木》中所说“物物而不物于物”。如此,在AI的喂养过程中,才能日渐看到真正的自己,也会成就更卓越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