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诺贝尔——锦连环的瑞典文化之旅(一)
返回
添加时间:2017-07-21
来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很有必要造访一下诺贝尔博物馆,因为“诺贝尔”本身就是一个世界顶级文化品牌。
诺贝尔奖的小秘密
每年的12月10号,诺贝尔奖颁奖礼让整个斯德哥尔摩城沉浸于热情而欢乐的海洋当中,为什么呢?锦连环听一位瑞典前辈开玩笑说,诺贝尔颁奖礼就像中国的春节联欢晚会一样,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在漫漫寒冬长夜中给人们带去欢乐和温暖,要知道斯德哥尔摩的冬夜最长的时候可是有20小时以上。只不过奖项面向的是全世界,而且还让全世界都知道了,拥有了世界级的影响力,于是诺贝尔奖就逐渐成为了全球顶级文化品牌——可见,一个品牌的品质和气质有多重要。

.jpg)
品质与气质
对于锦连环来说,品牌就两个字:“品”和“牌”,品是品质,包括品牌基因、品牌理念、品牌产出等;牌是气质,包括品牌名称、品牌风格、品牌识别等。“品”是内在的优势彰显,是无形的芬芳;“牌”是外在形象绽放,是有形的光芒。
诺贝尔奖是如何呈现自己的品质和气质呢?我们知道,诺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以及经济学六个奖项,每个奖项奖励的都是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这是诺奖的品质;而气质,是诺奖的名字和标志;是颁奖晚宴上的水晶杯和晚礼服,是优美的音乐和热情的掌声......是象征和平的橄榄枝,是象征生理学或医学的那颗心,是象征化学的试管与量杯,是象征经济学的曲线图,是象征物理学的分子运动,是象征文学的书本,每一个象征物,都是该学科在人们心智中最深刻的印记。

.jpg)

.jpg)
.jpg)
品牌和文化
作为诺贝尔奖的品牌配称,诺贝尔博物馆为品牌赋予了时空属性,让诺奖文化在这里得以最为全面的呈现。
走进博物馆,是一个圆形区域,区域的中央地面镶嵌着一块正面朝上的奖牌;区域的周边,矗立着六块电子屏,分别代表着诺奖的六个奖项;地面的投影位置,是这六个奖项的12个语种翻译,包括中文。
这是六座永恒的丰碑。
(2).jpg)
沿着这六座丰碑继续往前,可以看到六块黑色电子屏,每一个屏幕最上面显示的是年代,这是博物馆在以获奖时间来进行历史的展望。在这里,可以通过视屏影像,看到每一位获奖者的详细介绍。
继续往前,来到一个大空间里,这里是临时展览区,我们甚至可以在这里看到诺奖得主的手稿。
.jpg)
.jpg)
世界的互联
回到圆形区域内,六个电子屏幕的斜后方,两堵四分之一圆弧的墙分立于大厅两侧,确切的说这不是墙,而是网,上面的点点金辉,是思想与思想的连通,是文明与文明的对话。
墙脚下的地面上,和墙面平行排列着一些由英语和瑞典语组成的单词,这些单词所代表的意义,是驱动着人类进步的力量, Question,Work……也许,这是诺贝尔奖真正意义所在。
.jpg)

寻找诺贝尔
离开圆形区域往右走,是“创造性个人”区域,在这个区域里,是诺奖得主们的实物和实验展示,有试验装置,有个人用品,有手稿,有照片……人们可以在这里近距离接触爱因斯坦、居里夫人…...以及,诺贝尔。
(1).jpg)

荣誉的痕迹
离开圆形区域往左走,是“创造性环境”区域,这里有许多非正式的会议场所,用于开展自发性的会议,萨提亚餐厅就在其中。每一次颁奖礼之后,餐厅都会邀请诺奖得主来这里就餐,然后留下他们的签名——在他们所坐的凳子底面。
.jpg)
.jpg)
这里的每一张凳子都有编号,对应着不同的诺奖得主。但是也有例外,比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经坐过的凳子,就是用标签而不是编号来呈现。奥巴马于200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是后来他的签名的凳子编号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只好用标签来做记号——看起来效果好像更棒,于是从2016年开始,新获奖者都开始采用标签了。

从儿童开始
博物馆专门为儿童准备的气泡室里,游戏化地推动着孩子去探索博物馆,让他们萌发“小小诺贝尔”的兴趣与梦想。你可以利用旧模型做些什么?你要写什么书?做什么研究?在诺贝尔博物馆,你可以为你的问题找到答案,描绘出你未来的诺贝尔奖项......
(7).jpg)
.jpg)
有轮回,无极限
当我们漫步于博物馆中,沉浸于无限的思想海洋中时,881位诺奖得主也在我们的头顶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们。
博物馆的厅内屋顶上,有一个“8”字形的索道,贯通博物馆的前后,索道上面挂着所有诺贝尔奖得主的肖像画。这些肖像画在索道上悠悠流淌,有如轮回,却无极限,正如思想,正如文明。
(2).jpg)

文化强国必然是文化品牌的强国
瑞典,简单两个字,但是加上诺贝尔、沃尔沃、宜家、哈苏……等等这些品牌名称之后,顿时让简单变得不凡。这份不凡,是品牌的建构,是文化的绽放。在这里我们寻找诺贝尔,更是在寻找品牌的强盛之道,寻找文化的真实内涵。因为锦连环始终相信,文化强国必然是文化品牌的强国,就让我们从教育品牌开始,与您同在,与文化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