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场景,场景是人——有情有趣的校园廊(二)
返回人是场景,
拓展了学校的边界,
延伸了教育的内涵、文化的情趣;
场景是人,
塑造了学校的生态,
丰盈了教育的影响、文化的浸润……
从走廊开始!
春天的场景,春光的人
北京市海淀区田村中心小学
现已更名为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

场景,也会有意境。
田野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子?就像田野中的人!
田野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就像春天里的人!
田村中心小学,在春天的田野中,奏响了春之序曲。在这里,成功是结果,更是过程的把控。是观念,更是教育的方式,面对孩子,就如面对一颗种子,在那一片田野上,撒种,培土,浇灌,呵护……
校园中的走廊,如春之所到,绿叶新发,飞鸟萌动。有春之色彩,嫩黄暖人,绿意袭人。蕴春之气质,生机勃勃,青春洋溢。
暖意的黄、清新的绿,让空间焕发无限生机。枝叶从墙壁中长出,大树变成了座椅,叶子变成了画框。沿着春之走廊,倾听鸟语欢歌,感受绿意盈盈,无限的希望在生长,教育的美好在生发。
场景的春意,让校园“田有界,春无限”,让人有如春光。
清润的场景,清新的人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第四小学

场景,也会有德行!
清河粼粼,清风徐徐。清河,给人以“水”的清润感。这份清润,来自于一个个“小水滴”,有上善若水的高屋建瓴,有水滴成河的有容乃大,这是“水”的德行,这也将成为清河四小人的德行。
学校的走廊,通过一条蜿蜒的曲线设计贯穿始终。明澈的蓝,构成走廊的主色调,流淌在地面,延伸到墙面,蔓延至屋顶。
点滴小站,累积着孩子们持之以恒的小故事。科学主题廊,太阳系之水,讲述水在太阳系的存在形态。“十万个为什么”三面翻互动装置,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学习。走廊凹空间设置了阅读空间,让孩子们随时可以停下来,遨游在书籍的海洋。
场景的清润,让人“一点一滴,润德润行”,成就了清新的人。
实验的场景,实践的人
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

场景,也会有智慧。
海淀实验二小,以“1+1实验文化”赋予了场景以智慧,可以分担,可以分享;可以启问,可以启行;可以乐学,可以乐思。
学校的走廊,每一条走廊都有自己的“智慧”。办公室外的“安静”,因为老师们需要安静;教室外的跃动,因为孩子们需要“跃动”;会议室外的思想汇聚,因为会议需要“思享”,正如会议室就叫做“思享+”……
走廊上红色的、蓝色的管道,不仅具有装饰美,还将各种线路梳理收纳于其中,让环境变得更有美感和秩序。管子与喇叭结合,则碰撞出更加奇妙的想法。它们有的是灯,有的是音响,有的是信号点……有的,或许是来自星星的你的眸光。
场景的智慧,让人“一问一行,一日一进”,以最简单的“1+1”,成就了一个个智慧的人!
阳光的场景,阳光的人
北京市海淀区红英小学

场景,也会有性格!
红英小学,以“阳光教育”赋予场景阳光一般的性格。校园中的走廊,像天上虹。人在其中,仿佛与阳光一起,让心中不再有阴暗的角落。
长廊外部,灰色的墙面与室外空间环境相协调。偶然间的一瞥,内部的色彩透过灰色融入视线,是那么惊艳。长廊内部,红橙黄绿青蓝紫,让阳光将散发光彩,让教育散发精彩,那绽放的时刻,是阳光的故事娓娓道来。
这里是孩子们的阳光基地,有阳光岛的七大长老守护与陪伴。孩子们在这里奔跑、游戏、感受快乐;在这里探索、互动、发现新奇。圆形、三角形、方形的门洞,为不同身高的老师和孩子们特别定制。透明的球面形视窗,让孩子们可以透过不一样的视角,领悟世界的多元。
场景的阳光,让人“心中有阳光”,成就了阳光的人
场景是人,
她的性格、德行、意境、智慧……
不是先天而来。
每一个场景,
需要进行开发,化理念到形象,
这是一个从无形到有形的顶层设计过程;
需要进行激活,化日常为仪式,
这是一个从有形到执行的虚实连接过程;
需要赋予价值,化身份为内容
这是一个从执行到典型的生态进化过程。
场景人格化之后,
每一个人都能在场景中,
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让教育发生在每个时间,每个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