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马涂成记——锦连环的瑞典文化之旅(二)
返回
添加时间:2017-07-28
世界上有两匹著名的木马,
一匹缘起于爱情,被用于屠城,
成就了一场战争,它叫特洛伊木马;
一匹缘起于亲情,被思念涂成,
凝结了一种文化,它叫达拉木马。
.jpg)
以神之名,成马之美
北欧人爱马,这可能与北欧神话中的“诸神之父”奥丁有关。奥丁有一匹白毛胜雪、身有八足的天马神驹,叫斯莱普尼斯(Sleipnir),北欧人相信奥丁就是骑着这匹马统领诸神、征服世界的,它是神的吉祥物,更是人的吉祥物。
.jpg)
达拉木马诞生于17世纪前后的瑞典中部达拉娜地区,那是一座原始森林。当时的伐木工人一旦进入森林开始劳作,常常是十天半月乃至半年。在漫漫寒冬长夜中,他们思念家庭、思念孩子,于是拿起小木头畅想着天马,雕刻出一匹又一匹木马,回家时作为礼物送给孩子。
很多时候,信念就是从信仰开始的,然后转化为行动,就像达拉木马的诞生一样,源于信仰的品质,涂成经典的气质, 化作浓郁的亲情。
.jpg)
大小千变,规则如一
您总能一眼就认出达拉木马:90度的背与臀,45度的耳朵,简洁而流畅,这个规则至今为止未曾变过。与此同时,达拉木马的色彩也极具特色,比如红色。这种鲜亮的红色是从产于达拉娜的一种石头中提取出来的,世界上找不到另一种相同的红色。有意思的是,虽然达拉木马有各种颜色,但是红色却最为大众所喜爱。

.jpg)
.jpg)
锦连环一直认为,创新是有规则的。
因为气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思想意识习惯,这种相对稳定,就是创新需要坚守的规则,构成了自我独有的品牌魅力,彰显了自我独有的文化魅力。就像哈佛大学的品牌建设,从一级标志到二级标志,理念识别不变,形状识别不变,色彩识别不变,但是在这个品牌之下,却成就了千千万万个创新,成就了品牌,更成就了文化。
.jpg)
手工制作,世界无双
当然,您在这个世界上也找不到相同的两匹达拉木马,因为它们是被纯手工制作而成的。这个过程,一共有七道主要工序:选材、切割、削刻、打磨、浸染、绘图、签名,除了切割,每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完成,尤其是第七道工序,绘制人的签名,简单却极具意义,浓浓情意蕴含其中,为达拉木马的文化传承积淀了情感的温度与厚度。
.jpg)
国家名片,文化象征
从品到牌,达拉木马完成了一次文化的蜕变,在这个化无形为有形的过程中,品质与气质在时光的见证下不断融合。但是,真正让达拉木马声名大振是在1939年的纽约世博会上,两米多高的大木马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当时很多家报纸都选用达拉木马的大幅照片来报道此次展会。从那时开始,达拉木马成为了瑞典的国家名片与文化象征。

当然,文化还需要化有形为可执行,让文化芬芳绽放。达拉木马的经典,不仅是因为纯手工制作,瑞典人为了维护这一品牌,坚决不降价销售;国家层面同样如此,在瑞典首相访美时,就曾把达拉木马作为国礼送给美国总统。
.jpg)
2010年,达拉木马亮相上海世博会,坐镇瑞典馆,尽显瑞典风情。

以梦为马,以马相伴
2011年11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蒙特梭利学校(STIMS)访问北京锦连环。客人们送给锦连环的礼物各有不同,却又彼此相同。不同的是礼物的形式,相同的是瑞典的颜色,礼物中的达拉木马也回归到了瑞典蓝黄色。是什么因素让这些老师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呢?是品牌认同感,更是文化归属感,彰显了自己,更彰显了国家。
看着传承美好的达拉木马,我们又该如何传承自己的文化?
以梦为马,以马相伴!

